不开口的比特会咬人吗?
有位年轻的妈妈问我:“我的宝贝儿27个月了,说话总是蹦哒词,问她幼儿园好不好玩儿就说‘好’,我问她玩儿什么呢?她还是说‘好’。”我笑着对她说:“您宝贝儿是在用27个月大的说话方式呢。”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开了一半的小门,只向外张望,说出简单的回答,像“吃饭了”,“出去玩儿”。
有的家长为了锻炼孩子说话,不允许孩子说“咬文嚼字、简单回答”的话语,比如,妈妈教5岁的儿子回答电话,儿子拿起电话说了声“喂”,妈妈就觉得不满意,接着教孩子说:“您好,有事请讲。”但是,孩子一转身,一有机会还是说“喂”。从语言发展专家的角度,我们更支持“喂”字出现的必要性,就像孩子会说“妈”一样。她已经完成这个阶段的发育了。也许家长会觉得不服气,我们的确要对孩子的语言有所期待,但不能急于求成。如果孩子没有准备好,就按照家长的想法进行语言发育,很有可能形成语言学习的焦虑心理,甚至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。如果家长实在有疑问,可以请教专业医疗机构的语言训疗师。
有家长给我发邮件:“豆豆快5岁了,他的同龄人都特别能说会道,可他只会说一些短语,还说得结结巴巴。”其实孩子的说话能力要和他想说的水平一致。如果想说的内容多了,但是说话能力没有“跟上”,就会出现说话不清楚。这种情况下,孩子往往不愿意张嘴说话,我们叫他“不开口的比特”。这时候,家长需要降低语言的要求,比如用选择性的提问,而不是开放式提问。比如,妈妈问:“周末去公园还是游乐园?”而不是问“周末去哪儿玩儿?”另外,家长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发音。如果孩子发音不到位,可以重复标准发音,而不是反复强调。
语言发育是孩子大脑综合能力的体现,要学会理解孩子,而不是苛责和比较,每个孩子的发育都是不可复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