鸟叫声会影响鹦鹉学语吗?
会有一点影响,但不是很显著 声音是在人耳可听范围内20-20000Hz的波形,而鹦鹉学舌的语音频率多在100-300Hz之间,离人的言语信号还是很远的(参见上图),所以说话时,鸟在旁边听见后并不会理解那是语言,而只是把它当做刺激信号来处理,这种非定向的声音对动物来说是一种“噪音”。
不过,有些鸟类是会模仿人类的语音的,而且也能区分一些词语的意思。比如,美国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里,饲养员用特殊设备录下了自己和孩子说话的声音,将声音播放给黑冠鹤听。起初,这些鸟儿听到声音时并不理会,但当饲养员把食物放在嘴边诱惑它们的时候,它们果然扑腾着翅膀飞过来,用喙啄取食物。 这是不是说明鸟类可以理解人类的话语呢?事实上,研究人员让黑冠鹤再次重复刚才的“对话”——先播放给它们人声或音乐做“诱饵”,然后引导它们学舌“Papi!(爸爸)”这个简短的单词,结果却令他们颇感意外。
实验中,当先以人声诱使黑冠鹤发出口哨般的鸣叫,再以电子录制的“Papi!”作诱导时,8只鸟中有7只学会了这个单词;而当先以人声诱使黑冠鹤发出鸣叫,再以电子录制的“Pap!”(注:Papi是“Pap”的缩短方式)作诱导时,只有1只学会了这个短语。 为什么同样的方法,最后习得效果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呢?因为当以人声作为刺激时,那些羽毛艳丽的雌鸟和幼鸟似乎更容易接受训练,而以电子音响作的诱导则对它们完全没有作用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?原因可能在于雄鸟比雌鸟更倾向于保护自己的领地和配偶,因此在外人来犯时的警惕性要高很多,表现出的攻击性也要更强——正是由于人类对鸟类的威胁大于自然界的捕食者,才使得它们的听觉神经系统更加敏感,从而对非定向的语声更加排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