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苗失效的原因?
疫苗本应是个健康的精灵,守护着我们下一代的健康。可是在近段时间疫苗效价受到了大家的质疑。那么,为什么当初设计的疫苗效价标准如此之低,这难道不是国内生物企业的“杰作”吗?
我国对流感疫苗出厂的质量要求:流感病毒含量不低于5000个/毫升(大于等于5000个,小于10000个视为不合格);相当于进口疫苗质量标准的30%。
我国的感冒疫苗,就生产工艺而言,有两种:一种是分子切割技术的脱毒灭活技术(我国独有);另一种是传统的毒种培养技术。而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欧美国家均采用后一种生产工艺。由于传统的毒种培养技术无法清除病毒基因表外的蛋白质和脂质,而这两类物质恰恰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所需要的重要“材料”。所以传统毒种疫苗激发的免疫力比较模糊,能够针对各种不同的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反应,即“广谱”;而切割技术疫苗由于“除毒”彻底,可以避免以上缺陷,能够针对不同株的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反应,即“窄谱”。
从以上对流感疫苗产生的机理和两种生产方法的比较,我们可以理解为何切割技术的流感的疫苗效价标准“比较高”了——基因表内的流感病毒蛋白质和脂质均被删除,表外的蛋白质和脂质无法作为抗原激活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;而用传统方法生产的“低效价”疫苗,竟然还留有许多“尾巴”,能够激发机体产生抗病毒抗体。
正如大家所了解的,“高效价”的流感疫苗其实用不着那么多,只要几毫升即可。余下的大量疫苗“低效价”产品,除了包装上写的大些,让买家感觉内容满满,实际上却都是空白。
从这个角度分析,假如有足够资金,买1剂“低效价”的疫苗,配上100剂“高检价”的疫苗,配制的疫苗和正品“高效价”流感疫苗的效果是一样的。而正牌的流感疫苗一支顶多只含有4微升的流感病毒,而其余99.99%都是冷冻保护剂和盐类等。